Wise手續費全攻略2025|入金出金、換匯成本、信用卡費用一篇看懂
你是否也曾被傳統銀行的國際電匯費用嚇到過?每次想把資金匯到海外投資,或是支付國外服務費用時,看到那筆高昂的手續費和不透明的匯率,總讓人心疼不已。其實,在現今數位化的時代,國際匯款有了更聰明、更經濟的選擇。今天,Nana就要和你深入聊聊一個我經常使用的國際匯款神器——Wise(前身為TransferWise),特別是大家最關心的「Wise 手續費」問題,我會將所有細節拆解清楚,讓你一篇就能完全掌握!
Wise:顛覆傳統的國際匯款專家
Wise的核心理念,就是讓國際匯款變得像本地轉帳一樣簡單、便宜且透明。
Wise是什麼?它如何施展「省錢魔法」?
簡單來說,Wise 是一個全球性的金融科技公司,提供多幣種帳戶和國際匯款服務。你可以把 Wise 想像成一個開在雲端的「全球多幣別銀行帳戶」,讓你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持有、兌換和發送超過40種貨幣。
它省錢的秘密武器在於其獨特的「點對點(Peer-to-peer)」運作模式。傳統銀行電匯是把你的錢「實際」送到國外,中間經過層層中轉銀行,每一層都要收取費用。而 Wise 的運作方式則像一個聰明的媒合平台:
- 情境模擬:假設你想從台灣匯1,000美金給在美國的朋友。
- 你的操作:你將等值的新台幣(或你持有的美金)匯入 Wise 在台灣(或其合作夥伴)的本地帳戶。
- Wise的魔法:Wise 的系統會自動在美國找到一個正好想把美金換成其他貨幣的人。然後,Wise 會直接從它在美國的本地帳戶中,調用1,000美金支付給你美國的朋友。
看到了嗎?你的錢根本沒有真正「跨境」,而是巧妙地透過兩筆本地轉帳完成。這就完美避開了昂貴的國際電匯費和中轉行費用,這也是 Wise 手續費如此低廉的根本原因。
哪些人最適合使用 Wise?
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何一種情況,Wise 絕對值得你花時間了解:
- 海外投資者:需要匯款到海外券商(如 IB 盈透證券)的投資人,使用 Wise 作為中轉帳戶能大幅降低資金調度成本。
- 海外留學生/工作者:需要支付學費、生活費,或從海外接收薪資,Wise 提供真實匯率,能省下可觀的匯差。
- 自由工作者/電商賣家:需要從全球各地收款,Wise 的多幣種帳戶讓你像本地人一樣接收款項,無需支付高額費用。
- 經常海外旅遊或購物者:在國外網站消費或在海外旅行時,Wise 卡能讓你用當地貨幣支付,避免信用卡高昂的海外交易手續費。
Wise 安全嗎?我的錢會不會不見?
這是每個人最關心的問題。將血汗錢交給一個網路平台,安全性絕對是第一考量。關於這點,Wise 提供了多重保障:
- 上市公司:Wise 於2021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(股票代碼:WISE),公司財務透明,受公開市場監督。
- 全球監管:Wise 在全球多國受到金融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,例如在英國,它受到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(FCA)的授權。這意味著它必須遵守嚴格的客戶資金保護規範。
- 資金隔離:你的資金會被存放在與 Wise 公司營運資金完全隔離的獨立銀行帳戶中。即使 Wise 公司本身出現財務問題,你的錢依然是安全的。
- 技術安全:登入採用 HTTPS 加密和雙重身份驗證(2FA),確保只有你本人才能操作帳戶。
總體來說,Wise 的安全性與一家受到良好監管的金融機構相當。當然,由於 Wise 目前在台灣沒有設立實體分公司,台灣用戶使用的是其全球服務,若遇到爭議需遵循其指定的國際規範處理。但以其全球千萬用戶的規模和聲譽來看,其安全性是相當可靠的。
Wise 手續費全解析:入金、出金與換匯成本
現在進入本文的核心!Wise 的費用結構非常透明,主要分為「入金(增值)」、「出金(匯款)」和「換匯」三大部分。所有費用都會在交易過程中清晰列出,絕無隱藏費用。
1. Wise 入金(增值)方式與手續費比較
「入金」就是把錢存入你的 Wise 帳戶。對於台灣用戶來說,主要會用到以下幾種方式,其 Wise 手續費也各不相同:
付款方式 | Wise 收取費用 | 速度 | Nana點評 / 適合對象 |
---|---|---|---|
國際電匯 (SWIFT) | 固定費用 (約 4.14 USD) | 1-2 個工作天 | 最推薦給台灣用戶的方式。雖然台灣的銀行會收一筆電匯費(約 NT$800-1200),但 Wise 端收費低,適合大額匯款。 |
信用卡 (Credit Card) | 百分比費用 (較高) | 立即 | 不推薦。手續費高昂,且會被信用卡公司加收海外交易手續費(約1.5%),除非是緊急小額需求,否則成本不划算。 |
簽帳金融卡 (Debit Card) | 百分比費用 (較高) | 立即 | 成本結構類似信用卡,同樣不推薦作為常規入金方式。 |
ACH / Wire (限美國帳戶) | 免費或極低 | 快速 | 如果你擁有美國銀行帳戶,這是最便宜、最快的方式。 |
Nana省錢小撇步:
對於台灣用戶來說,首次將資金匯入 Wise,銀行端的電匯費是主要成本。可以特別留意像 LINE Bank 這類純網銀的推廣活動,例如他們推出的「海外匯出匯款單筆NT$150」優惠(活動至2025/3/31),這比起傳統銀行動輒上千元的費用,真的能省下不少!一旦資金進入 Wise,後續的調度成本就非常低了。
2. Wise 出金(匯款)手續費詳解
從 Wise 帳戶匯款出去,費用取決於是否涉及「換匯」。
- 同幣別匯出:費用極低。例如,從你的 Wise 美金帳戶匯美金到朋友的美金帳戶,手續費通常是固定的,大約只需 0.39 美元左右,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這在調度海外券商資金時特別好用!
- 不同幣別匯出(涉及換匯):費用由「固定費用」+「浮動百分比費用」組成。例如,從你的 Wise 美金帳戶匯出並轉換成歐元給收款人,Wise 會收取一筆小額固定費,再加上約 0.4% – 1% 不等的換匯手續費(依幣別而異)。
3. Wise 換匯成本分析:真的比銀行划算嗎?
這就是 Wise 的另一大優勢所在。傳統銀行換匯,你看似沒有付「手續費」,但魔鬼藏在細節裡——也就是「買入價」和「賣出價」之間的匯差。銀行就是靠這個價差來賺錢的。
Wise 則採用「中間市場匯率(Mid-market Rate)」,也就是你在 Google 上查到的最公平、最即時的真實匯率。Wise 不賺匯差,而是透明地向你收取一筆小額的換匯手續費。
實際比較(以匯款 1,000 美元兌換成日幣為例):
- 傳統銀行:可能會用一個較差的賣出匯率(例如 1 USD = 148 JPY),你最終得到 148,000 JPY。
- Wise:會使用中間市場匯率(例如 1 USD = 150 JPY),先算出總額為 150,000 JPY,再從中扣除一筆透明的手續費(假設為 0.6%),你最終可能得到約 149,100 JPY。
雖然兩種方式都有成本,但 Wise 的方式更透明,且在多數情況下,尤其是非主流貨幣,總成本會比銀行來得低。你可以隨時在 Wise 官網的計算機上即時試算,一目了然。
Wise 註冊與實戰教學(2025年最新版)
心動了嗎?別擔心,開戶流程非常簡單,全程線上完成,幾分鐘就能搞定!
Step 1:準備資料與註冊帳戶
事前準備:
- Email 信箱
- 手機號碼 (接收驗證碼)
- 護照 (身分驗證用,最推薦) 或身分證
- 英文地址 (可至中華郵政官網查詢)
前往 Wise 官網,點擊「註冊」,選擇「個人帳戶」,依序填寫 Email、居住地(台灣)、手機號碼並驗證,設定密碼後,初步的帳戶就建立好了!
Step 2:開立多幣種帳戶與身分驗證
登入後,點擊「開啟」,選擇你想要開設的幣別帳戶(例如:美元 USD)。首次開設時,系統會引導你進行身分驗證。
- 存入小額資金:Wise 會要求你先存入一筆小額資金(約 20 美元)來啟動帳戶。你可以選擇用信用卡支付這筆費用,這是為了加速驗證流程。
- 上傳身份證明文件:按照指示,使用手機拍攝並上傳你的護照照片頁。經驗上,使用護照的驗證速度最快、成功率最高。
提交後,驗證過程通常需要幾小時到一兩個工作天。驗證完成後,你就會收到 Email 通知,並正式獲得你在 Wise 的專屬銀行帳戶資料!
Step 3:從台灣匯款到 Wise 實戰
驗證成功後,點進你的美元帳戶,你會看到兩組帳戶資料:「本地 (Local)」和「全球 SWIFT」。
重要觀念:
- 從美國境內銀行匯款,使用「本地 (Local)」的 ACH/Wire Routing Number。
- 從台灣的銀行匯款,必須使用「全球 SWIFT」提供的 SWIFT/BIC Code、IBAN 等國際匯款資料。
拿著這份「全球 SWIFT」資料,你就可以到台灣任何一家有外匯業務的銀行(或使用其網路銀行)進行海外電匯了。收款人就是你自己,收款銀行資訊就填寫 Wise 提供給你的資料。
應用實例:Wise 入金 IB 盈透證券
這是我自己最常使用的情境!當資金進入 Wise 帳戶後,要轉入 IB 就變得非常簡單且便宜。
- 在 IB 後台發起一個存款通知,選擇「ACH」方式。
- IB 會提供給你他們的銀行帳戶資料。
- 回到 Wise,選擇從你的美元帳戶「匯款」,收款人填寫 IB,並輸入 IB 提供的 ACH 帳戶資料。
- 確認匯款。由於這是美國境內的 ACH 轉帳,Wise 手續費通常不到 1 美元,而且通常在 1-2 天內就能到帳!
透過 Wise 這個「中轉站」,你成功地將一筆昂貴的「台灣→美國券商」國際電匯,拆解成「台灣→Wise」的國際電匯+「Wise→美國券商」的超便宜本地轉帳,長期下來可以節省大量成本。
Wise 優點與缺點總整理
👍 優點 (Pros)
- 費用低廉透明:國際匯款成本遠低於傳統銀行,無隱藏費用。
- 真實匯率:採用中間市場匯率,匯損最低。
- 速度快:許多熱門路線的匯款可在一天甚至幾分鐘內完成。
- 操作方便:全線上操作,App 介面直觀好用。
- 多幣種帳戶:輕鬆持有和管理多國貨幣,收款方便。
- 安全性高:受多國監管,財務公開透明。
👎 缺點 (Cons)
- 帳戶無利息:Wise 是支付工具,不是儲蓄帳戶,資金存放沒有利息。
- 首次入金成本:對台灣用戶,第一筆錢從台灣銀行匯入時,仍需支付銀行的國際電匯費。
- 信用卡入金昂貴:使用信用卡或簽帳卡增值,手續費偏高。
- 非所有貨幣都支援:雖然支援貨幣眾多,但仍有部分冷門貨幣尚未涵蓋。
- 台灣無客服:在台灣沒有實體據點或中文電話客服,需透過Email或線上客服溝通。
FAQ 常見問題
Q1: 從台灣使用 Wise 匯款,總成本到底是多少?
總成本 = 台灣銀行的國際電匯費 (單筆約 NT$800-1200,或使用 LINE Bank 優惠價 NT$150) + Wise 的入金手續費 (固定約 4.14 美元)。如果後續要再換匯轉出,才會再加上換匯手續費。
Q2: Wise 的匯率是即時的嗎?可以鎖定匯率嗎?
是的,Wise 提供的是即時的中間市場匯率。在進行換匯交易時,你可以選擇「保證匯率」功能,Wise 會在一定時間內(例如48小時)鎖定這個匯率,確保你的收款人能收到確切的金額,即使市場匯率波動也不受影響。
Q3: Wise 帳戶裡的錢有利息嗎?
目前標準的 Wise 帳戶是沒有利息的。它的定位是支付和匯款工具,而非儲蓄或投資帳戶。若有閒置資金,建議還是轉到有利息的銀行或券商帳戶中。
Q4: Wise 在台灣沒有辦公室,出問題怎麼辦?
雖然沒有實體辦公室,但 Wise 有一個非常詳盡的線上「幫助中心」,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。若需專人協助,可以透過線上聊天或 Email 聯繫客服團隊,他們的回覆效率通常不錯。建議使用英文溝通,可以得到更快速的解答。
Q5: 除了投資美股,Wise 還能用在哪些地方?
應用非常廣泛!例如:支付國外訂閱服務(如 Adobe, Netflix)、在 Amazon JP/US 購物、支付國外線上課程費用、接收國外客戶的款項、支付海外家人的生活費、或是申請 Wise 實體卡在海外旅遊時提款或消費,都非常方便。
總結:Wise 是你管理全球資金的得力助手嗎?
經過 Nana 的詳細解析,相信你對 Wise 手續費和整體運作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。總結來說,Wise 並不是要完全取代你的本地銀行,而是作為一個功能強大的「國際資金中轉樞紐」。
對於有頻繁跨國資金往來需求的人來說,Wise 絕對是一個能為你省下大量時間和金錢的革命性工具。它將複雜的國際匯款流程簡化,費用結構透明化,讓你對自己的每一分錢的去向都瞭若指掌。雖然對台灣用戶來說,初次入金的步驟稍嫌繁瑣,但只要成功將第一筆資金存入,你就能開啟一扇通往低成本全球金融世界的大門。
如果你準備好告別昂貴的銀行電匯,不妨立即行動,親身體驗 Wise 帶來的便利吧!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