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比特幣要多少錢?一顆太貴?新手小額投資指南500元台幣也能開始!
買比特幣要多少錢?破除「整顆買」的昂貴迷思
「比特幣一顆衝上200萬台幣,這根本不是我們小資族能碰的吧?」、「我想開始投資加密貨幣,但買比特幣要多少錢才能入場?」這些問題,幾乎是每個剛接觸加密貨幣世界的朋友,心中最大的疑惑和障礙。每次看到新聞報導比特幣又創下新高,那驚人的價格確實讓人望而卻步。
但如果我告訴你,買比特幣其實就像去市場買米一樣,你可以只買一小杯,而不需要一次扛回一整袋呢?是的,你沒聽錯!比特幣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「可分割性」。你完全不需要一次買下一整顆,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,哪怕只是幾百塊新台幣,也能成為比特幣的持有者。這篇文章就是要為你徹底解析,究竟買比特幣的門檻有多低,以及如何用小額資金,聰明地開啟你的第一筆比特幣投資。
本文核心重點搶先看:
- 比特幣可以分割: 你不需要準備上百萬,最低投資門檻可能比你想像的低很多。
- 最小單位「聰」: 了解比特幣如何被切分成一億個單位,讓小額購買成為可能。
- 兩種購買思維: 分析「預算派」和「數量派」的購買邏輯,找到適合你的方式。
- 實際操作指南: 從選擇交易所到下單,一步步教你如何完成第一筆比特幣交易。
- 成本不只幣價: 除了比特幣本身價格,還有哪些隱藏費用會影響你的總投資成本。
比特幣一顆多少錢台幣?揭開高價背後的秘密
在討論買比特幣要多少錢之前,讓我們先理解為什麼它會這麼「貴」。比特幣的價值,主要來自於其獨特的設計和市場共識。2008年,一位自稱「中本聰」(Satoshi Nakamoto)的神秘人物發表了《比特幣: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》論文,旨在創建一個不受任何中央銀行或政府控制的去中心化金融系統。
這個系統的核心有兩大特點,直接影響了比特幣的價格:
- 絕對稀缺性: 比特幣的總量從設計之初就被程式碼寫死,上限為 2100 萬顆,永遠無法增發。就像黃金一樣,稀有的東西自然更有價值。截至2025年,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,已有超過1970萬顆比特幣在市場上流通,剩下的產出速度會越來越慢。
- 市場需求與共識: 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、機構法人甚至國家,開始將比特幣視為一種數位黃金或價值儲存的工具。當需求持續增加,而供給卻是固定的,價格自然水漲船高。
正是這種「物以稀為貴」的特性,讓一顆比特幣的價格動輒數萬美元,換算成台幣就是一兩百萬。但請記住,這是一整顆的價格,而我們,完全可以只買它的「一小部分」。
比特幣最低投資金額解密:認識「聰(Satoshi)」
要理解小額購買比特幣的可行性,你必須認識它的最小單位——「聰」(Satoshi 或 sats)。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創辦人中本聰。
比特幣的分割單位
1 顆比特幣 (BTC) = 1 億 聰 (sats)
也就是說,1 聰 (sat) = 0.00000001 顆比特幣 (BTC)
這個設計意味著比特幣可以被極度細分。讓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計算:
假設現在一顆比特幣的價格是 2,000,000 新台幣。
那麼,1 聰的價值就是:2,000,000 ÷ 100,000,000 = 0.02 新台幣。
看到這裡,你是否恍然大悟?比特幣的價格雖然高,但它的最小單位卻是如此微不足道。這就為小額買比特幣提供了完美的基礎。你不需要以「顆」為單位思考,而是可以從「聰」或者「幾分之幾顆」的角度來規劃你的投資。
那實際上的最低投資門檻是多少?
理論上你可以只買1聰,但實際上,所有加密貨幣交易所都會設定一個「單筆最低交易金額」。這是為了確保交易系統的效率,避免過多極小額的訂單造成擁塞。這個門檻通常不高,對於新手非常友善。
以市面上主流的交易所為例,最低交易金額通常落在 10 至 15 美元 之間。換算成新台幣,大約是 320 至 500 元。這意味著,你只需要準備大約一張五百元鈔票的預算,就可以立刻開始你的第一筆比特幣投資,輕鬆跨越那道看似遙不可及的門檻。
準備好開始了嗎?
你的加密貨幣投資之旅,可以從一杯咖啡的錢開始。關鍵不在於投入多少,而在於踏出第一步。
小額買比特幣的兩大策略:你是「預算派」還是「數量派」?
既然知道可以用小錢買比特幣,那下一個問題就是:「我該怎麼買?要買多少?」這就像去買菜,你可以跟老闆說「給我100元的番茄」,也可以說「我要6顆番茄」。這兩種思維,我們稱之為「預算派」和「數量派」。
策略一:預算派的「定額投資法」
這是最適合投資新手和上班族的策略。你不需要去預測市場的漲跌,只需要設定好自己每週或每月願意投入的「固定金額」。
- 操作方式: 規劃好每月從薪水中撥出 3,000 或 5,000 元新台幣來投資比特幣。時間一到,就在交易所輸入「5,000 TWD」,系統會自動幫你換算成當下幣價等值的比特幣數量。
- 核心優點: 這其實就是知名的「定期定額(Dollar-Cost Averaging, DCA)」策略。當幣價高時,你買到的比特幣數量較少;當幣價低時,你買到的數量則較多。長期下來,你的持倉成本會被平均,有效降低了在高點一次性投入的風險。
- 適合對象: 尋求穩健、不想花太多時間盯盤的長期投資者。
策略二:數量派的「定額累積法」
當你對加密貨幣生態有更深入的了解後,你可能會開始以「顆數」或「聰」來思考資產價值。這時候,你的目標就變成累積特定數量的比特幣。
- 操作方式: 設定一個目標,例如每月要累積 0.001 顆比特幣。在下單時,你會直接在數量欄位輸入「0.001 BTC」,系統會告訴你需要支付多少新台幣。
- 核心優點: 目標非常明確,讓你專注於資產的累積,而不是價格的短期波動。對於相信比特幣長期價值的人來說,這是一種堅定信仰的累積方式。
- 適合對象: 對比特幣有深入了解,並以累積幣本位為主要目標的投資者。
比較項目 | 預算派(定額投資) | 數量派(定額累積) |
---|---|---|
核心思維 | 固定投入「法幣金額」 | 固定累積「比特幣數量」 |
關注重點 | 控制預算、平攤成本 | 累積資產、達成幣量目標 |
優點 | 操作簡單、紀律性強、降低風險 | 目標明確、不受價格波動干擾心態 |
挑戰 | 每次買到的幣量不同 | 每次投入的法幣成本不同 |
建議人群 | 新手、小資族、長期投資者 | 資深玩家、比特幣信仰者 |
無論選擇哪種策略,核心都在於「開始行動」並「持續堅持」。
延伸閱讀
想了解更多適合新手的投資方法嗎?歡迎閱讀我們的《適合小額投資的方法與管道有哪些?》,學習如何透過ETF、零股等方式,踏出財富增長的第一步。
新手實戰:如何完成你的第一筆比特幣購買?
理論都懂了,接下來就是實戰演練。在台灣,要用新台幣買比特幣非常方便。整個流程大概可以簡化為以下四個步驟:
步驟一:選擇一家安全可靠的加密貨幣交易所
交易所就是你買賣加密貨幣的平台。選擇時務必考慮:
– 安全性: 是否有良好的資安紀錄、資產儲備證明?
– 合規性: 是否遵循當地的法規要求,例如完成金管會的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?
– 易用性: 操作介面是否對新手友善?是否支援台幣出入金?
– 手續費: 交易、出入金的手續費是否合理透明?
台灣用戶常用的交易所包括 MAX、ACE 等,它們都提供台幣直接交易的服務。
步驟二:完成註冊與身份驗證(KYC)
為了符合反洗錢(AML)的規定,所有合規的交易所都會要求用戶進行身份驗證(Know Your Customer, KYC)。你需要準備身分證、第二證件(如健保卡或駕照)以及銀行帳戶資訊。過程就像開立一個新的銀行或證券戶頭,按照平台指示上傳資料即可。
步驟三:入金(將新台幣存入交易所)
完成驗證後,你就可以將交易所綁定的銀行帳戶中的新台幣,透過網銀或ATM轉帳的方式,存入你在交易所的專屬信託帳戶中。通常在幾分鐘到一小時內就會到帳。
步驟四:下單購買比特幣(BTC/TWD 交易對)
資金到帳後,找到「BTC/TWD」這個交易對,這代表用新台幣(TWD)來買賣比特幣(BTC)。你可以選擇:
– 市價單: 以市場當下最好的價格立刻成交,適合想快速買入的投資者。
– 限價單: 設定一個你理想的買入價格,例如你認為比特幣會跌到 195 萬台幣,就可以掛一張限價單,等價格達到時系統會自動成交。
無論是市價還是限價,你都可以輸入想花費的「台幣金額」(預算派),或想購買的「比特幣數量」(數量派)。按下買入,恭喜你,你就正式擁有了第一筆比特幣資產!
成本陷阱:影響你買比特幣要多少錢的隱藏費用
精打細算的你,一定會關心除了幣價本身,還有沒有其他費用。答案是肯定的。了解這些費用,才能更精準地控制你的投資成本。
- 1. 交易手續費 (Trading Fee):
這是最主要的費用。每次你在交易所買賣,平台都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。通常會區分為「Maker」(掛單者)和「Taker」(吃單者)兩種費率。Maker 提供市場流動性(例如掛限價單),費率較低;Taker 消耗流動性(例如下市價單),費率稍高。這個費率一般在 0.05% 到 0.2% 之間。 - 2. 出入金手續費 (Deposit/Withdrawal Fee):
– 入金: 大部分支援台幣的交易所,台幣入金是免手續費的,但銀行轉帳本身可能會產生跨行手續費。
– 出金: 將台幣從交易所提領回你的銀行帳戶時,通常會收取一筆固定費用,約為 15-25 元新台幣。如果是提領加密貨幣到其他錢包,則需要支付該區塊鏈的網路費(礦工費)。 - 3. 價差 (Spread):
在交易深度較差或市場波動劇烈時,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會存在一個差距,這就是價差。雖然不是交易所直接收取的費用,但它會實質影響你的成交價格。選擇流動性好的大型交易所,可以有效縮小價差。
雖然這些費用單筆看起來不高,但長期頻繁交易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因此,對於小額投資者來說,採用「定期定額、長期持有」的策略,可以最大化地減少交易次數,從而降低總手續費成本。
總結:投資比特幣的第一步,從「知道」到「做到」
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:「買比特幣要多少錢?」現在你已經知道,答案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數百萬,而是親民的幾百塊新台幣。比特幣近乎無限分割的特性,為所有預算等級的投資者敞開了大門。
與其因為價格而焦慮或卻步,不如將焦點放在建立正確的投資心態上。透過「定期定額」的方式,用自己能夠負擔的小額資金,紀律性地分批買入,不僅能平攤成本、降低風險,更能讓你以一種從容不迫的心態,參與到這場可能改變未來金融格局的浪潮中。投資的旅程,最困難的往往不是資金,而是下定決心並踏出第一步的勇氣。
深入了解比特幣投資
當您準備好深入探索時,我們的《如何投資比特幣-2025新手入門到精通的終極指南》將是您的最佳夥伴,內容涵蓋從開戶、風險管理到未來趨勢的全面解析。
關於小額買比特幣的常見問題 (FAQ)
Q1: 我一次最少可以買多少錢的比特幣?
這取決於你使用的交易所。多數交易所的最低交易限額約為10-15美元,換算台幣大約是320至500元。所以,準備500元新台幣是相當充裕的起始資金。
Q2: 買比特幣除了幣的價格,還要支付其他費用嗎?
是的。主要費用包括每次買賣的「交易手續費」(約0.05%-0.2%),以及將台幣提領回銀行帳戶的「出金手續費」(約15-25元)。這些是投資前需要考量的成本。
Q3: 我可以用台幣直接買比特幣嗎?
絕對可以。台灣有多家合規的加密貨幣交易所(如MAX、ACE)都支援「台幣出入金」和「BTC/TWD」的直接交易,整個過程就像在台股券商下單一樣方便。
Q4: 為什麼不同交易所顯示的比特幣價格會有一點點不一樣?
因為加密貨幣是全球性的去中心化市場,每個交易所都是一個獨立的交易平台。價格由該平台的買賣雙方供需決定,因此不同交易所之間存在微小價差是正常現象。但由於市場套利者的存在,這個價差通常不會太大。
Q5: 對於完全不懂的新手,最推薦用哪種方式開始?
最推薦的方式是「預算派」的「定期定額」策略。先設定一個自己即使虧損也不會心痛的金額(例如每月1,000或3,000元),然後在固定的時間(例如每月5號發薪日)買入等值的比特幣,不要理會當下的價格高低。這種方式最能培養紀律,也最能降低新手因價格波動而追高殺低的風險。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,讀者應自行研究判斷,並對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