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房公設比攻略|2025最新公設比計算、合理範圍與虛坪改革全解析
🏡 買房是人生大事,但看到權狀上的坪數,再對比室內實際能用的空間,心裡總是有個大問號:「我的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?」這背後的秘密,就藏在「公設比」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數字裡。這份終極買房公設比攻略將帶你從零開始,徹底搞懂公設比計算方式、分析多少才合理,並追蹤2025年最新的虛坪改革進度,讓你不再為虛坪買單,聰明買到心目中的理想家!
什麼是公設比?一次搞懂大公、小公與專有部分
想像一下,你買的房子就像一塊完整的披薩,權狀上的總坪數就是整塊披薩的大小。而「專有部分」(也就是你家室內,包含客廳、房間、廁所等)是你自己能獨享的美味餡料區,而「公共設施」則是大家一起分享的餅皮和起司邊。所謂的「公設比」,就是這塊共享的餅皮佔了整塊披薩多大的比例。
公設比的官方定義與計算公式
根據法規,公設比的計算方式相當直觀,但魔鬼藏在細節裡。了解公式,是我們這趟買房公設比攻略的第一步。
公設比 (%) = (公共設施坪數 ÷ 權狀總坪數) × 100%
其中,權狀總坪數 = 主建物 + 附屬建物 + 公共設施坪數
- 主建物:指室內的實際生活空間,如客廳、臥室、廚房、衛浴等,這是我們每天主要活動的區域。
- 附屬建物:與主建物相連的空間,最常見的就是陽台、雨遮、露台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自2018年起,新建案的「雨遮」已不可登記、不可計價。
- 公共設施:這部分就是公設比的核心,它還可以再細分為「大公」和「小公」。
大公設 vs. 小公設:我的錢花在哪?
公共設施並非一概而論,了解大公與小公的區別,才能判斷你花的錢值不值得。簡單來說:
- 大公設:由全體住戶共同分攤,無論你住在哪一棟、哪一樓,都會使用到。例如社區大廳、管理室、地下避難室、健身房、游泳池等。
- 小公設:由部分住戶(通常是同一棟或同一層)共同分攤。最常見的就是你家門外的走道、樓梯間、當層的電梯間等。
| 項目 | 類別 | 說明 | 分攤對象 |
|---|---|---|---|
| 接待大廳、管理室 | 大公設 | 社區門面,提供管理、收發包裹等服務 | 全體住戶 |
| 健身房、游泳池、KTV | 大公設 | 休閒娛樂設施,提升生活品質 | 全體住戶 |
| 樓梯間、消防設備 | 大公設 | 法定必要設施,攸關居住安全 | 全體住戶 |
| 當層走廊、電梯間 | 小公設 | 僅該樓層或該棟住戶使用的通道空間 | 部分住戶 |
公設比多少才合理?從建案類型看黃金比例
「公設比多少合理?」這絕對是所有買房族心中的大哉問。答案並非一個固定數字,而是取決於房屋的類型、屋齡和附屬設施。一般來說,新建案因為法規要求(如需設置兩座逃生梯、更完善的消防設施)和更豐富的休閒公設,公設比通常會比較高。
不同建築類型的公設比參考值 (2025年行情)
這裡 Nana 幫大家整理了一個參考表格,讓你對市場行情有個基本概念:
| 建築類型 | 常見樓高 | 合理公設比範圍 | 特點 |
|---|---|---|---|
| 公寓 (無電梯) | 5樓以下 | 10% – 15% | 公設極低,主要為樓梯間。室內坪數實在。 |
| 華廈 (有電梯) | 7-10樓 | 18% – 25% | 有電梯和基本梯廳,公設較單純。 |
| 社區大樓 | 11樓以上 | 30% – 35% | 公設最豐富,管理完善,但公設比也最高。 |
| 商辦/住商混合 | 不一定 | 35% – 40%+ | 因商業需求,常有氣派大廳、多部電梯,公設比較高。 |
從上表可見,如果你追求極致的低公設、高得房率,老舊公寓可能是你的首選。但若你重視生活品質、需要電梯和多元設施,那麼接受30%以上的公設比,換取更舒適便利的居住環境,也是一個合理的權衡。這就是買房公設比攻略中,關於個人需求與數字之間的平衡藝術。
高公設比的背後成因:不只是游泳池這麼簡單
許多人將高公設比歸咎於建商蓋了太多華而不實的設施,這固然是原因之一,但並非全貌。近年來公設比攀升,還有幾個重要因素:
- 消防安全法規趨嚴:例如,8樓以上建築需設兩座逃生梯,11樓以上需有排煙室等。這些攸關性命的安全設施,都會計入公設坪數。
- 市場需求轉變:現代人重視生活品質,健身房、交誼廳、兒童遊戲室等已成為許多新建案的標配,這些都反映在公設比上。
- 基地規模與設計:小基地建案為了將坪效最大化,梯廳、走道等空間佔比可能會更高,進而拉高公設比。
掌握買房公設比攻略,避開虛坪陷阱,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!
虛坪改革最新進度追蹤 (2025年版)
近年來,「實坪制」與「虛坪改革」的聲浪不斷,主要是因為民眾感覺花了冤枉錢買了一堆用不到的「虛坪」。政府也聽到了大家的心聲,正積極研擬相關草案,這對未來買房的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什麼是「虛坪」?為什麼要改革?
「虛坪」並不是一個法律名詞,而是民間對於「花錢買到卻用不太到」的空間的俗稱。最常被點名的就是「停車位」的坪數灌水問題。過去,部分建案會將車道面積計入「大公」,由所有住戶(無論有無買車位)共同分攤,這對沒買車位的住戶來說非常不公平。這就是推動虛坪改革的主要動力之一。
內政部「虛坪改革」草案核心內容解析
根據目前內政部釋出的資訊,2025年正在研議的虛坪改革草案,主要有兩大方向:
-
- 停車位坪數改革:
未來規劃將停車位的坪數登記方式改為「專有部分」,並且明確列出車位和車道的個別坪數。簡單來說,車道的坪數將只由購買車位的住戶來分攤,沒買車位的人就不用再當冤大頭。這項改革有望讓房屋的公設比平均下降5%至7%。
-
- 免計容積的公設限縮:
現行法規給予建商一定的「免計容積」空間(如管委會空間、機電設備空間等),但有些被濫用為非必要的公設。未來草案方向是為這些免計容積的必要設施設定上限,例如以總容積的一定比例為標準,超過的部分就不能計入免計容積,藉此抑制建商灌水公設的動機。
改革對買房族的實質影響是什麼?
🤔 公設比降低,總價會跟著降低嗎?
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。答案是:不一定。雖然公設比數字會變漂亮,但羊毛出在羊身上,建商的總開發成本並沒有改變。因此,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「單價提高,但總價不變」。不過,好處是價格會變得更透明,你花的每一分錢,都更清楚地對應到你實際能使用的坪數,這正是虛坪改革的真正價值。
買房實戰!4大步驟教你破解公設比陷阱
了解了理論,接下來就是實戰演練!看房時,除了聽銷售人員說得天花亂墜,我們更要學會自己動手查證,才能真正掌握話語權。這份買房公設比攻略的精華就在這裡!
✅ 步驟一:索取「建物測量成果圖」
這份圖像是房屋的「身分證」,上面會詳細標示出主建物、附屬建物、以及大公、小公的確實位置與範圍。透過這張圖,你可以清楚看到你分攤到的公設具體是哪些部分,而不是只有一個模糊的數字。
✅ 步驟二:比對「權狀」與「平面圖」
將權狀上登記的各項坪數,與銷售DM上的傢俱配置平面圖做比對。權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,上面的數字才是最準確的。仔細核對主建物坪數、陽台坪數、公設坪數,並自己動手用公式算一次公設比,看看是否與銷售人員所說的一致。
✅ 步驟三:盤點公設實用性,拒絕「蚊子館公設」
高公設比不全然是壞事,重點在於這些公設你是否「用得到」且「養得起」。看房時,實地走訪公設區域,並思考以下問題:
- 使用頻率:一年用不到一次的KTV、三溫暖,對你來說實用嗎?
- 維護成本:室內溫水游泳池雖然吸引人,但後續的加熱、水質維護費用相當可觀,這些都會反映在未來的管理費上。
- 是否符合需求:如果你是頂客族,社區的兒童遊戲室對你而言可能就是「廢物公設」。
✅ 步驟四:詢問關鍵問題
在看房時,主動向銷售人員或房仲提出以下關鍵問題,從他們的回答中,你可以得到許多魔鬼細節:
- 「請問停車位是獨立產權,還是計入公設計價?」
- 「可以提供詳細的公設項目清單與坪數分配嗎?」
- 「預估未來每坪的管理費是多少?包含哪些服務項目?」
- 「建案的總戶數是多少?(戶數太少可能導致管理費分攤過高)」
買房公設比常見問題FAQ
Q1: 停車位會算在公設比裡面嗎?
這要看停車位的產權登記方式。如果是「法定停車位」,它會以公設形式登記,但不能與主建物分開買賣。在計算房屋的公設比時,理論上應該要扣除車位坪數後再計算,才不會失真。這也是為什麼買房時要問清楚「房屋總價是否含車位」。在虛坪改革後,這個問題將會變得更加透明。
Q2: 露台、雨遮也算坪數嗎?計價方式是?
根據法規,2018年後申請的建照,「雨遮」全面改為「不計坪不計價」。至於「露台」,若為「約定專用」(指權狀上雖屬公設,但約定由特定住戶專用),通常是建商與買方議價,常見的價格是市價的1/3或1/2。購買前務必確認清楚產權與使用規定。
Q3: 中古屋的公設比一定比較低嗎?
普遍來說是的。屋齡超過20、30年的中古華廈或公寓,公設比較少,公設比通常在25%以下甚至更低。但缺點是可能沒有電梯、缺乏管理、屋況需要花大錢整理。這是在低公設比和生活便利性之間的取捨。可以參考一些大型房仲網站如591房屋交易網上的物件資訊,多做比較。
Q4: 公設比越低越好嗎?
不一定。極低的公設比可能代表社區缺乏管理員、沒有電梯、垃圾需要自己追垃圾車等。反之,合理的公設能帶來更安全、便利、舒適的生活品質。關鍵不在於數字高低,而在於這些公設是否符合你的需求,以及維護品質是否良好。這也是這份買房公設比攻略想傳達的核心觀念:追求「價值」而非單純的「低價」。
總結:聰明看懂公設比,買到理想好房
公設比就像一面鏡子,反映出一個建案的規劃理念、安全法規的演進以及我們對「家」的期望變化。它不應該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,或是讓我們害怕的購屋陷阱。透過這份詳細的買房公設比攻略,Nana希望大家能建立起正確的觀念:
- 學會計算與查證:不要只聽信片面之詞,親自索取圖資、核對權狀,才能保障自身權益。
- 評估自身需求:釐清自己是需要豐富公設的「享樂型」,還是追求室內坪效的「務實型」,沒有最好的公設比,只有最適合你的。
- 關注未來趨勢:持續追蹤虛坪改革的發展,這將讓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更加公平透明。
買房之路充滿挑戰,但只要做好功課,看懂數字背後的意義,你就能撥開重重迷霧,找到那個坪數實在、住得舒心、真正屬於你的理想家園。祝福大家都能順利圓夢!
*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