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銀走勢圖10年大揭密:從谷底到高點,你錯過了什麼?

透視白銀走勢圖10年歷史高低點,掌握最新價格趨勢與操作策略,讓你提前卡位下一波白銀行情。

「白銀走勢圖10年」不只是冷冰冰的價格數據,它其實藏著投資者最該關注的節奏與脈動。如果你過去幾年一直錯過黃金、錯過AI題材,那麼,是時候認真看看白銀了。這篇文章會帶你從過去十年白銀的高低點一路回顧到2025年的最新行情,幫你掌握下一波機會從哪裡來。

image 41

2015-2025白銀走勢圖10年怎麼看?

image 42

2015–2019:白銀低迷期,投資人觀望為主

從2015年起,白銀價格一度沉入低谷,當年最低來到13.70美元。整體在15到17美元之間震盪整理,幾乎沒太大驚喜。

2020疫情來襲,白銀爆量上漲47%

疫情爆發後,美聯儲印鈔加速、避險情緒高漲,白銀在2020年暴衝至近30美元,年漲幅超過47%,為近十年單年最大漲幅。

2021–2023:行情拉回整理,市場修正壓力大

白銀在2021年摸高至29.42後無力續攻,進入回檔階段,2023年全年平均價降至23.40美元,波動區間變窄,進入「蓄力期」。

2024–2025:白銀重返多頭,站上十年新高

2024年起白銀再次爆發,最高來到34.85美元。到2025年6月,白銀更衝破37美元關卡,創下十年以來最高價,整體多頭格局鮮明。

為什麼要看白銀走勢圖10年?

找關鍵壓力與支撐區

從白銀走勢圖10年來看,13.70美元是歷史低點支撐,36~37美元是重要壓力區。這些價格區是交易者進出場的重要參考點。

白銀突破歷史高點的意義

2025年白銀站上2012年高點,代表市場資金重新聚焦,也可能是新一輪上漲週期的起點。

image 44

影響白銀價格的4大關鍵因素

美元強弱與利率政策

白銀以美元計價,當美元走弱或利率偏低時,白銀更有上漲動能。

通膨與避險情緒

CPI升溫、經濟前景不明時,資金常湧入貴金屬市場,白銀成為分散風險的熱門選擇。

工業需求與太陽能帶動

白銀廣泛用於電子、太陽能與醫療領域。2025年新能源相關產業復甦,是本波白銀走勢主因之一。

地緣政治與市場波動

中東衝突、俄烏戰事等地緣風險常讓白銀短線急漲,白銀走勢圖10年也多次反映這類突發事件。

2025年白銀最新行情解析

根據統計,白銀從2025年初的28.9美元,一路走高至6月的37.33美元,年初至今漲幅超過21%。6月底單月上漲8.6%,目前市場仍偏多。

突破13年高點,意義重大

2025年中,白銀價格突破2012年以來高點,市場看多情緒濃厚,這不只是一個價格突破,更象徵白銀多頭格局正式回歸。

白銀 vs 黃金:誰更適合你?

白銀常被稱為「黃金的小表弟」,但它的波動比黃金大,也更敏感。

項目黃金白銀
波動性中低
用途投資與避險投資+工業應用
表現週期穩定、抗通膨波段明顯,易出現補漲行情
交易策略長期存放適合波段或中期交易
image 43

想同時參與兩者行情?可以考慮在 Ultima Markets 同步佈局 XAUUSD(黃金)與 XAGUSD(白銀),彈性搭配槓桿與停損策略操作。

👉點擊開始交易

白銀交易怎麼開始?

Ultima Markets 提供高槓桿、低點差、支援模擬帳戶與即時技術分析,是新手與進階交易者佈局白銀的首選平台,優勢如下:

  • 提供白銀CFD,可雙向交易、避開實體交割困擾
  • 高槓桿至1:2000,小資也能抓大波段
  • 使用MT4、MT5或UM App,技術圖表一應俱全
  • 提供模擬帳戶,先練習、後實戰,降低試錯成本
  • 整合Trading Central等分析工具,交易有依據

白銀未來10年(2025–2035)展望

未來十年,白銀成長動能來自兩端:

  • 工業需求:太陽能、5G、電動車應用持續推升需求
  • 通膨與避險:若美國長期寬鬆,白銀抗通膨屬性將更受青睞

根據機構預估,若全球經濟與政策環境維持穩定,白銀可能維持在36~38美元區間震盪,若突破則目標上看40~45美元。

常見白銀投資新手問題(FAQ)

Q1:白銀CFD交易有哪些成本?

A:主要是點差與佣金。以Ultima Markets為例,ECN帳戶點差0.0起,佣金每手僅5美元,交易成本低。

Q2:白銀適合長期持有嗎?

A:波動性高,適合波段操作或事件交易。不過若長期看好工業需求,可透過低槓桿定期進場分批佈局。

結語

過去十年,白銀從低迷到爆發,不只是價格反彈,而是背後經濟、產業與貨幣政策交織下的反映。透過白銀走勢圖10年來觀察市場,你不只是看數據,更是抓趨勢。

搭配如 Ultima Markets 提供的專業平台與模擬交易練習,你將更有信心參與白銀這波長多行情,提早卡位、穩中求勝。

風險披露與免責聲明

投資涉及風險,包括可能損失本金。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教育與參考用途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、要約或招攬。投資人應根據自身財務狀況、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目標,獨立做出投資決策。

分享你的喜愛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